5G商用三年,中国已经取得了全球领先的成绩单,但关于5G的个别争议仍然存在。在世界5G大会上,有专家直接指出,现在还没有真正的5G应用,5G应用应当定义为4G下无法平滑运行,必需5G带宽服务的应用。
划重点:
有专家对5G应用的定义提出新观点:使用时需要5G网络,4G无法平滑运营;具备新颖性、娱乐性,能够驱使用户切换到5G;一定是面向C端消费者,而不是工业应用。
针对6G研发,多位院士和专家给出了加强6G开放和交流合作,以构建未来全球统一的6G标准的建议;同时,中国也迫切需要大力发展原创通信技术,加强在基础理论、核心技术、重大应用上的投入,以破解6G演进中的堵点。
不过,运营商们给出了不一样的观点。中国联通董事长刘烈宏、中国电信首席专家毕奇等运营商高管纷纷晒出数据称,中国运营商的5G基站建设、5G用户数、5G手机等指标处于健康发展状态,5G用户的每月平均流量实现了爆发增长,5G应用正处于从1到N的复制过程中。
除了关于5G,6G研发也成为与会专家们热议的话题。在当前的外部环境下,我国5G规模化发展以及6G的前瞻研究,仍需直面一些挑战。
对于外界的质疑,运营商们也心有委屈。
同日,中国电信首席专家毕奇在5G-A/6G论坛上的演讲也间接回应了外界对5G的质疑。他晒出数据称,无论是5G基站数量,还是5G用户数,中国均成为世界上最大的5G部署国,占世界60%份额。
“3G牌照于2008年12月发放,3年后中国电信获得了3600万用户;4G牌照于2013年12月发放,3年后中国电信获得了1.2亿用户;5G牌照于2019年6月发放,3年后中国电信获得了2.3亿用户。”毕奇说,很显然,5G商业化进程及用户数增长在加速。
另外,毕奇透露,截至2021年中国电信用户月平均流量13.4GB,5G用户约24GB,根据目前的流量趋势和历史预测,到2025年中国电信用户的月平均流量有可能接近100GB,相比之下全球用户月平均流量的预测在30GB左右。这也间接回应了外界对于5G无用论的观点。
在10日的主论坛上,中国联通董事长刘烈宏也重点强调了5G给个人和行业带来的变化,颇有隔空回应的意味。
刘烈宏指出,一个最直观的感受就是5G带来流量爆发式增长。今年6月户均移动互联网接入流量达到了15GB,是2019年5G发牌初期7.32GB的两倍,如果没有5G承载,相同的数据流量大概需要多建两到三倍的基站。
“大家感受到5G时代观看视频和视频通话更加顺畅了,不再卡顿了,短视频业务爆发式增长。”他说。目前,中国9亿短视频用户刷短视频时长超1.5小时。而驱动增长的另一个原因是中国运营商提供高性价比的服务。今年上半年中国的移网流量同比增长了20.2%,但流量收入增比仅增长了0.7%,一个月套餐比点外卖还便宜,平均资费是国外资费的一半,ARPU值(每用户平均收入)相当于美国的18%。
而在5G应用方面,刘烈宏强调,5G加速了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新融合,推动了人人互联向万物互联扩展,5G+从消费互联网拓展到工业互联网、车联网、物联网等更广阔的领域。他透露,中国联通打造了八千多个5G规模应用的商品房项目,服务了超过两千个行业专网客户,覆盖了矿山、钢铁、港口、医疗等38个行业。“中国5G应用已经实现了从0到1的突破,正在落实从1到N的复制拓展。”他说。
5G应用该往哪走?
今年6月,中国5G牌照发放正式迎来三周年。数据显示,截止今年6月底,我国已经建成基站185.4万个,占全国移动通讯基站数的17.9%,5G移动用户4.55亿,占27.3%。
不过,在5G基站建设和5G用户数取得重大成绩的同时,关于5G杀手级应用何时出现的呼吁不断。
在9日的元宇宙论坛上,北京航空航天大学软件学院创始院长、贵州盛华职业学院创始人及院长、珠海普罗米修斯视觉技术有限公司董事长孙伟关于5G应用的演讲引发争议。
他指出,目前国内5G发展面临巨大挑战,“我们投资上万亿做5G,全世界第一;我们还要投上万亿元,投入全世界第一;我们的华为中兴等公司,在5G上有最多的专利权,掌握5G核心技术,全世界第一。但是我们没有5G应用。”
值得注意的是,孙伟强调的是“完全没有5G应用”。在他看来,5G应用应当定义为4G下无法平滑运行,必需5G带宽服务的应用。而目前相关企业推出的5G应用,都能在4G下运行,并不是真正的5G应用。“现在有哪些打开手机说4G不能用,5G才能用,没有。那我们做那个干嘛,拿了那么多钱,所以我说在瞎安慰,自我安慰。”
他还炮轰运营商,靠人为降低4G速率和带宽逼迫用户购买升级5G服务不是商业正路,应该通过技术的升级和提供更创新的用户喜欢的内容、应用来满足%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