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手表中的个人健康检测之所以快速风靡,主要原因是消费结构调整以及手表的便携性。首先,目前智能手表/手环的主要受众为已经成长为消费主力的80后及90后,当“养生”成为常态时,用户对于个人健康数据的关注度自然水涨船高,而在物联网技术下的实时监测与危险报警功能也成为了子女为中老年群体购置智能手表的主要原因。
其次,相较更专业、更精准的便携式医疗设备,智能手表的外观无疑更加适合日常长期佩戴。功过参半,其测量数据的精度仍与专业设备存在较大差距,这主要是受限于传感器与算法——传感器如何克服干扰、保障媲美专业医疗环境的检测,为用户提供实时数据回传;算法如何从大量实时数据中提取有效信息,并类比医疗设备中的物理原理得出准确结果。
正如IDC在《中国可穿戴设备市场季度跟踪报告,2021年第二季度》中发表的观点,中高端手表市场有望在下半年迎来更加丰富的传感技术和功能搭载,这对健康监测应用场景的推广将起到进一步推动作用。能够在手表传感技术上率先取得突破,并成功产品化推广的厂商将在市场竞争中占得先机,也有利于通过强化产品的技术领先性而建立起竞争壁垒。
诚然,可穿戴智能设备并非只有智能手表一个品类,尤其是在可穿戴医疗设备赛道,目前还问世了包括血糖检测仪、随身动态血压计在内的多款产品。而对于可穿戴医疗设备而言,实现规模化商用需要首先突破两个壁垒——硬件有可以检测数据的设备,软件端有医疗级数据解读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