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08年AMD已经推出了16核的CPU,公众开始意识到再在单板上堆更多的CPU核心有点不太现实,而通过CPU频率提升来进一步提升单核性能这条路也难以为继;在这样的大形势下,英伟达把之前用于图形渲染的流水线GPU架构更新为统一架构,让计算任务和图形渲染任务使用共同的硬件单元运行,对图形渲染来说这虽然浪费了一些GPU资源,但是他开启了GPU通用计算的新时代,而统一架构使得在GPU上面运行通用的任务变得更为容易,可以基于CPU的通用的编译器和工具链技术发展GPU技术,之前的知识和技术可以相对比较容易的迁移到GPU上,扩大了潜在的开发者数量。以后的历史证明了,英伟达领导人的战略眼光。
 
  在大家都意识到摩尔定理难以为继的时候,HPC领域并无太多潜在选择,使用新架构是一个可能性,但是量子计算、生物计算都新架构还远未达到可用水平,当时唯一的选择只能是异构计算。通过把不同特性的计算任务交给不同的硬件执行,异构计算能够获得远高于通用CPU的性能和效率,但是当时对于异构计算有许多选择,比如DSP、FPGA以及各种ASIC,它们之间互不兼容,谁能够最终笑傲江湖,依旧是未定之数。

在NVIDIA 推出CUDA之后,一切就已经确定了,CUDA使用C语言扩展并行编程,通过共享存储器来通信,两个层次的并行都方式简化了编程,使得本科生也能够使用CUDA来写大规模高性能计算程序;AMD的brook++一下子就黯然失色,brook是斯坦福一个实验室开发的,Ian Buck当时正在那里实习。brook++是brook的升级版本,而那时Ian Buck已经在开发CUDA了,某种意义上说,CUDA从一个全新的路径上扬弃了brook,而brook++只对brook做了修补,之后的发展大家就都知道了。这段历史告诉我们,抛弃“历史”可能意味着全新的可能和机会,当然这需要时机、领导者的勇气、决心和担当。

dawei

【声明】:郑州站长网内容转载自互联网,其相关言论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绝非权威,不代表本站立场。如您发现内容存在版权问题,请提交相关链接至邮箱:bqsm@foxmail.com,我们将及时予以处理。